培训时间与地点:
地点:致远楼学术报告厅
时间:2021年4月16日19:00——21:00
二、培训报道:
为进一步提高朋辈心理互助员的工作能力,建立一支专业水平较强的心理建设队伍,2021年4月16日19:00,计数学院“心晴”特色成长辅导室在致远楼学术报告厅组织开展了“朋辈辅导的方法与技巧”和“面对阴影,转身阳光——心理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的朋辈心理互助员专题培训。本次培训会我院邀请到了中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马晓虹主讲,计数学院副书记廖良梅主持,培训对象为心理部全体成员、所有的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信息员。学工全体辅导员和19、20级班主任也参与其中,共计300余人。



马晓虹副主任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一级职业生涯规划师和国家三级婚姻家庭咨询师。2000年开始从事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从事心理咨询、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授课、学工干部队伍培养以及朋辈心理互助队伍培养等工作。曾获得湖南省高校年度十佳心理咨询师,湖南省高校年度十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马晓虹副主任首先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心理危机”的相关问题:
什么是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psychological crisis)是指个体在遇到了突发事件或面临重大的挫折和困难,当事人自己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自己的资源和应对方式来解决时所出现的心理反应。
危机出现是因为个体意识到某一事件和情景超过了自己的应付能力,而不是个体经历的事件本身。
心理危机的过程和影响?
冲击期:震惊,恐慌,不知所措。
防御期:控制情绪,维持平衡,否认、合理化。
解决期:积极行动,寻找资源,逃避。
成长期:获得技巧,趋于成熟,留下创伤。
为何会发生心理危机?
如何应对心理危机?
从自我角度:

从朋辈互助角度:

接着,马晓虹副主任就“自杀”简述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关于自杀的几个问题
①为什么了解自杀很重要?
自杀是10-24岁青年中三大主要致死原因之一。研究表明大部分(近2/3)自杀者在自杀前一个月至六个月内都向身边人表达过抱怨,或是身体问题,或是情感问题,甚至是自杀的想法。通常身边人很难察觉或重视到抱怨背后的自杀意念。
②什么因素阻碍了自杀的发现?
③我们总能预测出谁会自杀吗?
不幸的是,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只能基于已明确的自杀风险因素和保护性因素来评估自杀风险。尽管如此,自杀风险评估仍是一个专业的工作,朋辈互助员并不具备这样的专业能力。
尽力协助老师收集信息,反馈信息是朋辈的任务。
自杀的高危因素和保护因素
自杀前的征兆
前期:①家庭、学校、工作及社会功能的显著变化;②个性和行为的显著变化;③对于家庭,朋友和社会生活的回避;④丧失了对以往热衷的活动的兴趣;⑤忽视个人外表,体重显著变化;⑥睡眠困难;⑦持续的自我否定;⑧沉迷药物或酒精。
中期:①烦躁不安,强烈的悲伤或绝望;②愈发易怒、生气,具有侵略性;③愈发难以控制情绪;④愈发容易冒险或冲动;⑤对死亡或者自杀者表现出极度关心;⑥将死亡或者自杀或者绝望感,作为谈话、学校作业或者艺术作品的主题。
后期:①不寻常的情绪平静,友好和“豁达”;②向别人分发自己的物品,请客,祝福;③突然开始的整理;④请求别人帮助自己做一些很个人的事情,比如给家人汇款,邮寄包裹,还钱等;⑤准备自杀用品,绳索,药物,选择地点等。
自杀预防
①与同学谈谈与自杀意图相关的感受与想法。
②不能因为相信他们不去自杀的承诺,就帮着当事人隐瞒信息。
③在得到当事人理解的情况下向辅导员或上级机构汇报。
④情况紧急,当事人不同意也必须上报,但仍需掌握工作方法,做到尽可能保密。
⑤上报之后需要时刻陪护,直至辅导员到来再按照老师安排进行陪护。严重自杀倾向的同学需形影不离地陪护。
⑥危机度过之后仍需继续关心。
⑦需要有工作团队。
最后再次强调了朋辈心理互助员的重要性。或许心理危机行为无法被百分之百预测和阻止,但因为我们的觉察、关爱和帮助,也许就能够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虽然不是百分百,但值得我们努力!
至此,此次朋辈心理互助员专题培训圆满结束。培训全面介绍了心理危机干预过程,内容充实有效、干货满满,过程紧凑细致、诙谐温暖,为我院朋辈心理互助员的工作开展提供了应对技巧与解决方法。相信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可以促进全院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计数院“心晴”特色成长辅导室
2021年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