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组

分享者:18计科1班刘辉洪,18计科2班蒋杰
分享主题:恐惧心理和自卑心理
分享内容:
在我国3.4亿未成年人中,一定比例存在心理问题,并且大都没得到及时解决。其中28%的学生存在轻度心理问题,3.9%是中度心理问题,0.1%存在重度心理问题。2002年11月,我国首次大规模自杀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每年有25万人死于自杀,占全国死亡人数的3.6%,而每年自杀未遂的人数达到200万。近日,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因各种心理障碍引起心理疾病而休退学的大学生人数已占大学总休退学人数的50%%左右,而大学生由于自卑、失恋、受挫等心理因素自杀率已位居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第一名,下面分享两个案例,一起来看看吧。
案例一:
张某和李某是同班同学,也是同乡。班开第一次班会,他们分在一组,从此就熟悉起来。因为都来自山西,感觉上比别的同学更亲近一些,女孩有事就喜欢找男孩帮忙。后来,两个人就开始像男女朋友一样交往了。但在交往了两个月之后,两个人开始闹别扭,争吵不断,男孩提出和女孩分手。女孩因此深受打击,再也不想和异性交往,而且心里对异性总是充斥着敌意。
案例分析:
案例中的女孩是典型的由失恋引起的恐惧心理,女孩应正确的看待失恋。在遇到这种事的时候,首先要学会自我调适,正确了解爱情的本质,尊重对方的选择,并祝愿对方从此幸福快乐。如果自我调适没有效果,不要将委屈闷在心里,而是寻求他人的帮助。可以去找自己最要好的朋友,向他们倾诉内心的苦闷,寻求心理安慰和寄托;可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像投身到自然,感受新鲜的空气来释放内心的苦闷;还要学会自我反省,总结失恋的原因,让自我得到更新和升华。
案例二:
李某和小况是大学同窗好友,毕业后来往密切,经常在一起聚餐。小况家境、工作都比李某好,每次吃饭都抢着付钱,李某竟认为小况是在故意炫富。于是,心理失衡的他起了杀心。因为贫困,李某从小就不愿提起自己的家境。小况(化名),李某的大学同学兼好友。每次一起吃饭,条件较好的小况总是抢着埋单。谁能想到,李某会在意这件事,并由此心生嫉妒、心理失衡。最终,李某残忍地杀害了小况,被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
案例分析:
自卑心理,自卑是一种不能自助和软弱的复杂情感。有自卑感的人轻视自己,认为无法赶上别人。这种心理表现为对自己缺乏一种正确的认识,在交往中缺乏自信(主要因素),办事无胆量,畏首畏尾,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一遇到有错误的事情就以为是自己不好。这样导致他们失去交往的勇气和信心。面对自卑心理我们应该,增强信心。当知道自己在某方面有缺陷,不如人的时候,热爱生活,想成为生活强者的人, 会懂得“以勤补拙”,懂得“笨鸟先飞”的道理。而要做到这一点,自信心很重要。因为只有自己相信自己,乐观向上,对前途充满信心,并积极进取,才是消除自卑、促进成功的最有效的补偿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