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启新程,聚力赋能育英才。9月9日下午,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举行2025级首届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研究生开学第一课暨培养说明会。副校长阳王东、学院全体班子成员及导师齐聚一堂,以“夯实基础、茁壮成长、服务社会”为主题,为新生勾画出清晰的学术成长路径,也标志着学院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服务产业升级的道路上迈出关键一步。


以高目标激发潜力,以优资源护航成长。“多跟导师交流一分钟,你就赚了一分钟!”阳王东结合自己培养研究生、博士生的亲身经历,生动阐释了研究生如何正确处理学生与导师的关系、如何理解学院、导师的培养方案并迅速切入到导师的研究了课题,如何快速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研究水平。阳王东强调,学生一定要沉得下心,吃的了苦,定期汇报,主动沟通。

抓产业风向融机遇,强培养体系砺本领。李院长从产业视角切入,指出当前电子信息领域正迎来国产替代与技术融合的双重机遇:马栏山文创园将成为国家级示范园区,湖南数字文旅、制造业对国产计算底座技术需求迫切。为此,学院围绕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网络信息安全三大方向,构建“基础+方向+实践”培养体系,要求学生科研聚焦产业痛点、做实做真。“我们导师中大多数有行业经历,学院即将升级GPU算力设备,还与华为等企业深度合作,就是要让大家在真问题中练真本领。”

课程目标清晰分解,毕业标准明确可及。“34个学分怎么修?毕业需要哪些成果?”尹辉副院长的解读,精准回应了新生最关心的问题。他详细拆解培养体系:首学期8 门核心课涵盖《并行处理》、《高级计算机网络》等硬核内容,必选的《论文写作与学术道德》将筑牢学术根基;专业实践需扎根企业6个月,并需参与 5 场以上学术活动。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进一步提升学生匹配企业实际需求的能力。
守好学术与安全底线,规划成长方向。“学术诚信是研究生的‘生命线’。”辅导员欧志梅老师引导学生恪守学术道德,围绕宿舍管理、人身安全、防诈骗、疾病预防等内容,用真实案例敲响警钟,她鼓励新生主动与导师沟通目标,积极融入科研团队,尽早树立学术目标,在学术和人生道路上不断超越自我。
未来,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将持续整合资源,在电子信息领域深耕细作,培养服务湖南三高四新战略的栋梁之才,书写首届硕士培养的精彩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