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学院新闻

凝心聚力,迎评促建(二)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基本知识——学校概况

发布时间:2025-05-10 责任编辑:admin 

1. 学校的历史沿革

长沙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实行“省市共建共管、以长沙市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创建于1970年,其源头可追溯至1970年11月的长沙市革委会师训班、1978年7月的长沙基础大学、1983年5月的长沙大学。2004年由原长沙大学(专科)升格为全日制公办本科院校。学校自升格以来,秉承“力学笃行”的校训,弘扬“崇德求真,实干担当”的长大精神,坚持“立足长沙、面向湖南、辐射全国”的服务定位,着力服务支撑湖南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致力于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地方大学。学校是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规划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湖南省“双一流”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湖南省一本招生高校,湖南省文明高校。

2. 学校校训、学校精神

校训:力学笃行

长大精神:崇德求真实干担当

3. 学校办学方向、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

办学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办学理念: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管理以服务为本。

办学类型定位: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

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大力发展硕士研究生教育,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博士研究生教育,拓展留学生教育。

学科专业结构定位:主动融入长沙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对接长沙支柱产业集群,形成以工程应用类学科专业群为主体,文化创意类与现代服务类学科专业群为两翼,理、工、文、管、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

培养目标定位:培养专业基础实、实践能力强,具备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发展目标:“十四五”期间——学校在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应用型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研究、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创新等各项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实现“升硕”目标,开办硕士研究生教育,“十四五”末各项办学指标基本达到教育部关于“大学”设置的要求;“十五五”期间——学校办学规模20000人左右,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办学条件更加完善,治理体系更加先进,发展格局更加开放,“十五五”末各项办学指标全面达到教育部关于“大学”设置的要求,以成功恢复“长沙大学”校名为战略抓手,推动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地方大学建设跃上新台阶;远景目标——学校办学规模30000人左右,实现“升博”目标,办学特色和优势进一步彰显,育人成效和校友表现赢得良好口碑,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且成效显著,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地方大学。

4. 学校现有二级学院与本科专业情况

学校下设二级学院16个,开设本科专业51个(招生专业46个),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法学、艺术学、经济学七大学科门类,形成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现代服务、文化创意、新材料、生物医药六大专业集群。

5. 学校本科生就业情况

近三年,学校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均保持在85%以上。

6. 学校学科专业建设情况

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应用特色学科8个,教育部特色专业1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个,省级特色专业和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8个;拥有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戏剧与影视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有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一流本科课程,省级精品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思政课“金课”等共79门。

7. 学校师生基本情况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7227人,已累计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600余人。现有教职工1219人,其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09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84人、博士学位教师45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劳动模范等20余人次,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科技领军人才、省文化领军人才、省芙蓉学者特聘教授、省湖湘青年英才、省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师等100余人次。

8. 学校科研情况

近五年,学校获国家级科研项目110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50项;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3项;获得横向科研项目606项、经费超过2亿元。学校建有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高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社科研究基地等省部级科研平台30个。

9. 学校双创教育情况

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人数逐年上升,学科竞赛获奖率也逐年稳步上升。近三年,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2777项。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工作组发布的《2023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中,我校排名居全国第180位。在2019 - 2023年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榜单中,我校排名第九,居省内同类高校第一。

10. 学校省级产业学院建设情况

学校共建有省级现代产业学院2个:马栏山新媒体现代产业学院、现代装备智能制造与运维产业学院。


管理员信箱:gloriouslife_zn@live.vom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长沙学院 版权所有 © 长沙学院_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